风吹半夏,万物将丰。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将如约而至。砥砺前行十九载,文博会越办越精彩,品牌影
风吹半夏,万物将丰。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将如约而至。
砥砺前行十九载,文博会越办越精彩,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2004年首届文博会展商数量只有700多家,如今第十九届文博会将有近3600家展商参与,第十四次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2004年首届文博会只有大芬村一个分会场,今年分会场的数量达到64个,可谓遍地开花、生机勃勃。同时,目前已确定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名海外专业观众参展,充分展现了文博会作为“中国文化第一展”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文博会筹备工作进入冲刺阶段,6月7日-11日期间,一场盛大、精彩的展会将向世界绽放。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交易成果连年攀升,已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文博会参与、见证、推动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奋起成长。文博会犹如一个“蓄水池”,引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高水平的文化资源、最有活力的文化人才纷纷流入,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产品、理念与思路,为文化创新发展注入了丰沛活力与强劲动力。
深圳文化产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几乎与文博会的举办同步。2004年,首届文博会举办。2005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深圳的支柱性产业。此后,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00亿元,占全市GDP的8%,文化企业数量超10万家,从业人员逾百万人,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文博会引擎效应的一个缩影。借助于文博会的平台,“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电商”等产业发展新模式层出不穷,催生了一批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实现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以深圳为例,文化+旅游,产生了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群华侨城;文化+科技,产生了“中国迪斯尼”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文化+金融,产生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文化+”犹如一块强力磁铁,创造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产业融合之美。从文博会上推广开来的“文化+”新模式,让中国文化产业不断突破固有边界,引领着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拓展了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纵深感,持续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力量。
文博会,是文化创新的平台,也是文化圆梦的舞台。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收,“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路径越来越明晰,“以文会友、博览天下”的文博会,必将释放更强大的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
(原标题《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一论文博会效应》)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