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好,赚得多?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女性的身高每增加1厘米,工资收入
长得好,赚得多?
在中国劳动力市场,女性的身高每增加1厘米,工资收入会提高1.5%-2.2%;
在美国,长得好看的人比平均颜值以下的人收入高3%-4%,相当于一辈子能多赚23万美元的“美貌溢价”;
(资料图片)
而长相丑陋者的工资要比相貌平平者低个5%-10%……
这些数据听起来相当“残酷”,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美貌经济学”的课题成果。
经济学家丹尼尔·荷马仕(Daniel S. Hamermesh)的“美貌经济学”, 常常被作为美容、美妆、时尚业的营销理论。
毕竟,投胎这门技术活没有人能掌握,天生好容貌概率堪比“开彩票”。
后天也有办法看起来“好看”,比如穿搭,医美。
“会打扮,形象好,有魅力的人,平均薪水要比其他人高20%。”此前,时尚博主黎贝卡在演讲中,就旗帜鲜明以《穿的好的人,赚得更多》为主题,分享了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对14000多个来自不同工种、包括男性女性的样本调查得出的结论。
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尤其是当就业市场竞争格外激烈的时候,当学历这张阶层跃升的“通行证”逐渐失效,颜值成了第二张“通行证”。
于是,为了获取这张“通行证”,高考考生前脚走出考场,后脚踏进美容整形医院,拼完成绩拼颜值;
曾被视为“男人消费不如狗”的男性群体,也加入了医美大军,消费比女性更高……
全民医美,中国似乎正在摸着韩国的石头过河。
01 00后学生扎堆整容,高考季后是整容季。
今年夏天高考结束了,往年的奇观“高考结束家长扎堆离婚”消失在公众视野,但“妈妈带高考结束女儿整容提升自信”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6月21日,辽宁铁岭。妈妈带着高考结束的女儿去整容,做了鼻子和下巴。现在亲戚来家里看到她女儿都夸变好看了。
2004年出生的可可,在高考完第二天,就跟着妈妈去医院割了双眼皮。
高考后学生扎堆整容,早已不是新闻。但如今的学生“整容热”也有了一些变化——以前,是学生自己想整容,父母并不是特别支持,现在却出现了父母主动提出让学生去整容的情况(北京青年报报道)。
“美丽是一种前期投资,早比晚好。我女儿刚刚高考完,成绩不错,这次带她来割双眼皮,我想让她进入大学更美更自信。”在南宁某医疗美容医院面诊室外的走廊上,一位家长分享了她的想法。
长沙市天心区一家医美机构咨询师介绍,接诊的顾客中,有七成为高考毕业生,其中不少是家长陪同而来。
男同学整容的数量也在增多。“6月27号,我刚接诊了两位高考后的男生,做了韩式三点无痕双眼皮以及上睑祛脂。”杭州天鑫美容医疗一咨询师表示。
学生怀揣着“开学变校花/校草”的美好期待,家长将“医美是一种高回报率的投资”奉为圭臬,医美平台则把他们的容貌焦虑变成印钞机。
河南某整形医院的海报,弄成试卷形式,多选题的答案设计更是费尽心机。什么嗨体熊猫针,拯救复习熬夜黑眼圈;什么玻尿酸丰下巴,翘下巴兜住好运气;什么瘦腿针,纤长细腿跨进985、211……也不知道设计这些的人有如此智慧是不是出自985、211。
一些医美平台精准狙击“大学生”,刷屏社交平台的广告,无处不透露着焦虑。比如:“当不了学霸,那就当校花”,“高考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以后颜值最重要”,“整容,爸爸同意了就行”,时刻暗示着年轻人整容低风险、低门槛。
还有的医美机构精准狙击家长,说“泡菜国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女儿准备好变美资金”,恨不得以“不带孩子做整容就打晕”作威胁。
不少机构还会掀起一波围绕“分数”的玩法。例如凭高考分数来院做整形手术,一分膨胀3倍,现场抵扣费用,“让每一分努力都不白费”。
一记者走访了长沙10余所医美机构发现,机构均推出了母女同行只要半价、师生同行7折、凭学生证9折等相关优惠活动。
还有诈骗团伙专盯学生党,利用“穷孩子也想变美”的心理,打着“零首付整容”、“零息整容”的口号,都是套路。
在营销广告的“洗脑”下,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有了“换脸”的想法,“不能选择投胎,也可以选择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某医美平台发布的2021年行业报告中提出,在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95后”“00后”消费群体占比过半,其中“00后”占据医美消费的19%。
他们会集中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暑假做医美项目,因为恢复期足够长。
他们最青睐双眼皮和隆鼻手术,其次是祛斑、祛痣。
当然比起动刀子的手术型医美,他们更愿意尝试光电型的轻医美。
中国人是含蓄的,自古以来都崇尚“寒窗苦读”“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努力拔高孩子的智商,却鲜少有提高孩子的美商,一旦孩子表现出爱美的苗头,恨不得马上掐灭,生怕孩子不务正业。
如今怎么变了呢?
02 “在这里,你的脸就是一切”
除了“高考改变命运”,“医美改变命运”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执念。
传说东亚有四大奇术——日本化妆,泰国变性,中国PS,韩国整容。
如今,东亚四大奇术正在融会贯通。
韩国是全世界最以貌取人的国家,每10个就有4个做过一到两种整形手术。三分之一的15-20岁少年,在某项调查中坦言自己整过容。
不仅是人整容,甚至连宠物狗都逃不过整容的命运。
韩国人为什么热衷医美整容?背后的真相其实是一把辛酸泪。
韩国资源和市场有限,财阀垄断,阶层流动难比登天。考入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是普通人进入政界和大公司*的通行证。
尽管韩国有着全世界范围内一骑绝尘的本科率——70%!但残酷的是,韩国“鸡娃”无论多么殚精竭虑、耗尽钱财、机关算尽,最后可能还是找不到工作。
韩国公司不仅男女比例悬殊,通过长相筛选招聘者已成为风气,要想获得工作机会,除非是SKY的毕业证,其他本科学历不值得一提,美貌就成了重要加持。
男性也希望通过整容获得好人缘,提高面试成功率,招来好桃花。哪怕是不打算找工作的女性,也要让自己漂亮起来,才可以嫁入心仪的婆家。
就像“剧场效应”,当周围的人都通过整容偷偷变美了,自己不整容就是在“变丑”,整容的越多,不整的就越丑。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整,无奈整容价格不菲,最后只有4成韩国人支付得起,并付诸行动。
昨日韩国,今日中国。
有一组数据非常有意思。天眼查2021年数据显示,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和山东的医美整形相关企业数量较多,均超过4500家。河南的医美整形相关企业数量次之,有2700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山东、河南都是高考大省。河南是全国*考生数量破百万的省份,广东每年夏季高考考生数量在70万左右,山东60多万,都是妥妥的前五高考大省。
这三个省不仅考生众多,重本率、名校录取率还低。比如2022年,广东、河南、山东的985、211高校的录取率都排倒数,“高考地狱模式”的难兄难弟。
高考越难,医美越发达,不知两者冥冥中是否有关联?
03 就业“洪峰”与“美人治造”
医美在国内的*次小阳春,发生在2003-2004年。掀起这一潮流的,是有中国首位“人造美女”之称的郝璐璐。她是北京“美人治造”工程代言人,在某医院的赞助下,全身上下接受了几十项整形美容手术,总计价值四十万。
她手术后的半年里,有超过300家媒体报道了她的故事,她被《北京周末》评为“2003年度人物”之一,甚至得到了两个电影角色,商业活动更是接到手软。
郝璐璐的成名,让各大整形医院纷纷效仿,通过改造普通人为自己打广告。之后整形美容真人秀热火朝天,人造美女选美大赛竞相举办,*份中国美容经济报告也在那期间发布了。
医学整容在中国有几十年历史,终于在2003-2004年迎来了“小阳春”。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2003年恰恰是*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当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前一年增加了46%。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洪峰”首次到来,当年“扩招*代”的“幸运儿”们,猛然发现大学文凭要换来好前程已经有难度了。
其实郝璐璐并非“灰姑娘”,她是北京土著,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之后赴英国留学。整形医院挑中她是精心挑选,背后的潜台词——拼学历,更拼美貌。
本科生扩招增长的“尾高峰”发生在2009-2011年,对应的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时间是2013-2014年。年年递增的就业人数,让就业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当时媒体争相报道史上“最难就业季”。中央电视台《就业:压力之下,公平更重要》专题报道就展示了一些细节:很多应届毕业生,明明自降姿态,以较低待遇和职位要求,应试数十家企业、单位,依旧没有找到一把“椅子”……
那时互联网行业却冉冉升起。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测算,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直接创造了约170万个就业机会。当年光淘宝就已活跃着300多万家网店,直接捧出了电商达人和网红,如雪梨、张大奕等。
与芙蓉姐姐这种“天然去雕饰”的初代网红不同,活跃在电商、游戏平台的二代网红,有着同样的小脸蛋、尖下巴、大眼睛、高鼻梁,肤白貌美大长腿,再辅以韩系、日系、欧美系的国际范穿搭,这样就是人们称之的“网红脸”。
巧合的是,2014年,中国医美的第二次繁荣期开始了,医美市场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式增长。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700多万人(主要是年轻女性)进行了整容手术。
更多的人把医美市场的这一次繁荣,归因于“网红经济”。“网红”不问出身,一张“网红脸”的钞能力,可能远远超过了一张985、211大学文凭。
网红圈子外,各行各业都提高了颜值筛选的门槛。各行各业都在炒作“美女分析师”、“美女作家”、“帅哥研究员”、“教育圈吴彦祖”……典型的就有金融圈。
最近听我的一位师姐说,她所在的学校清华北大毕业的同事越来越多,而且“现在领导招聘,一看学历学校,二看颜值……”
04 结语
此后的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医美携手,年年创新高。
2014-2020年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4%,远超过美国医美市场的复合增长率。
目前,韩国的医美渗透率超过20%,日本11%,美国15%,而中国仅为3.9%。考虑下中国的人口基数,足以让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
甚至教育部也支持医美专业进大学。2021年教育部正式宣布,设立美容医学二级学科。
并不是教育部鼓励医美,而是中国整形医生奇缺。2017年数据,韩国每十万人口拥有9.3个整容医生,而中国仅有0.3个。
一边是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一边是专业医生的巨大缺口,“黑医美”盯上这块肥肉。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医美行业中,合法合规医师仅占24%,非法从业者多达10万之众。
其实即使有了充足的专业的整容医生,也无法满足全部想整容的人。
远川研究所《为什么网红都长得那么像?》一文曾指出:
对于整容来说,不单单要考验医生的医术,更对用户和医生的审美水平提出了要求,更要命的是,每个人对美的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网红脸”的横空出世,给出了简单粗暴的审美标准,减少了大众对“什么是美”的思考时间,也为本就缺少人才的医美机构减轻了负担,更有利于它们大步狂奔。
正是上面的种种原因,“网红脸”才成为整容的*公约数。这对医生来说也是好事,可流水线式批量操作:30分钟割个双眼皮,1小时开眼角,2小时隆个鼻……
“美人”“美男”批量出厂,靠脸吃饭,定期返厂维修,医美机构生意兴隆,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