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 | 这只海南网红鸡敢单挑文昌鸡,凭啥?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08-31 13:03:26

在海南,无鸡不成宴。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海南!这从侧面反映了海南人对吃鸡这件事情有独钟。

提起海南的鸡老大,非文昌鸡莫属,无论是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知名度,都长期稳坐海南“鸡圈”头把交椅。但对于爱吃鸡的海南人来说,仅有一只文昌鸡并不能满足。因此,最近一则儋州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新闻,立即引起“吃货”们的广泛关注。

崭露头角的儋州鸡,成为继文昌鸡和潭牛鸡配套系之后,我省第三个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鸡品种资源。这只海南网红鸡敢单挑文昌鸡,凭啥?它能否打破文昌鸡“一鸡独大”的局面,形成东有文昌鸡、西有儋州鸡,两鸡“比翼齐飞”的产业格局呢?


(资料图片)

为什么是“儋州鸡”?

海南各地好吃的鸡并不少,除了文昌鸡,还有儋州鸡、定安鸡、黎母山鸡、什玲鸡等,都是实力强劲的“种子选手”。可并不是所有好吃的鸡都能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儋州鸡能够进入“国家队”,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种够纯,具有区别于其他鸡种的种质特性。

儋州鸡原产于儋州市木棠镇、峨蔓镇及洋浦等北岸地区,当地人也称石鸡或北岸小种鸡。在儋州,从唐代至今都有关于“石鸡”的记载,科研人员据此推算其养殖历史超过1000年。更为难得的是,儋州鸡是长期海岛地理隔离形成的种群,体型小,头昂尾翘,呈“马鞍”型,羽色有麻、黑和白色等,明显区别于其它鸡种。儋州鸡基因纯度非常高,未和其它鸡种杂交过,因此具有重要遗传育种研究和开发价值。

儋州鸡被列入地方特色品种加以保护,还得从2012年的一场会议说起。这场由原儋州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召开的会议,主题是研究推进本地特色畜禽品种品牌化发展。儋州是全省畜牧业大市,但却一直没有本地特色畜禽品种,畜牧业品种资源挖掘培育面临颇为尴尬的局面。

在这次会议上,有人提起儋州北岸地区有一种鸡,体型较小,肉很好吃,当地人常用来做盐焗鸡、黄皮鸡食用,是唯一原产地在儋州的畜禽品种。但这一鸡种养殖很分散,不清楚数量有多少、能否进行提纯复壮,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收集。会议最终确定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侯冠彧组建团队进行调查摸底。

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依托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的科研力量,儋州鸡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和纯繁扩群,2014年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有了科技的助力,2018年5月,儋州鸡被列入海南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21年,儋州鸡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国家林下经济儋州鸡养殖示范基地认定。

今年,儋州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使我省畜禽遗传资源由原来的13个品种(类群)增加到14个,进一步丰富畜禽品种资源数量,对于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促进种业振兴及当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儋州的鸡≠儋州鸡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2021年,我国启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其中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种业振兴五大行动之一。2022年,《海南省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出台,布局“资源保护、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生物防控”四大重点任务。

可以说,做好资源收集保护,是儋州鸡产业发展的基础。儋州的鸡群数量并不少,但要找到真正的儋州鸡并不容易,因为儋州鸡的原始产区位于北岸地区,由于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少,这一宝贵的地方鸡品种曾面临着退化、消失的风险。

在原儋州市畜牧兽医局的帮助下,侯冠彧带领科研团队深入儋州北岸地区的15个行政村,通过村级防疫员负责联系养殖户,历时40天从52个农户家中收集儋州鸡原始繁殖群体共计1985只,分别保存在原儋州市畜牧兽医局管理的儋州天湖种畜禽场、儋州那大凤羽种畜禽场、海南温氏禽畜有限公司。

2015年,中国热科院品资所新建3000平方米保种扩繁场,2016年5月从各保种场鸡群选择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的成年鸡进场。经过十余年的资源挖掘、保护和研究,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对儋州鸡数量和生产性状等进行了长期跟踪和探索,目前保种群存栏7715只(56个家系),构建麻羽和黑羽2个种群,确保了儋州鸡遗传资源的安全保存和纯繁扩群。

我省对于种质资源保护也十分重视,近年来出台《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2021年6月,我省部署了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涉及品种最多的一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大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摸清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保护一批珍稀、濒危和地方特色资源,其中就提出要重点做好儋州鸡等16个地方特色品种(类群)的普查。

种源创新利用是关键

种源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有了好的种源,儋州鸡产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核心。

但是,好种源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

当前,儋州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种质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如何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创新利用,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种业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

在这方面,文昌鸡产业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海南已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文昌鸡保种场和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目前文昌鸡国家级保种场的保种群体有3000多个,家系98个。

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文昌鸡育繁推一体化技术”,针对现代肉鸡育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文昌鸡配套系育种、高效健康养殖、屠宰加工”三个层面开展技术研发和集成,组建产学研和地方推广单位的创新联合体,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网络销售、地方政府推介”全覆盖的推广模式,近3年示范推广肉鸡1.9亿只以上,辐射带动文昌鸡养殖基地约500多个,带动农户4000余户。

业内人士认为,对标文昌鸡产业,儋州鸡还应下大力气培育出更多市场前景好、养殖成本低、群众接受程度高的新品种、配套系。

据了解,儋州鸡在育种方面,未来有三项重点工作要做:一是对儋州鸡群体进行遗传学家系区分,保证群体遗传多样性,完善育种体系和群体结构。二是构建育种数据库,针对育种群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形成卡片档案记录,收集其系谱及生长数据,建立儋州鸡育种表型数据库。三是制定育种规划,制定基于基因组选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儋州鸡育种规划,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遗传进展。

育种+产业,才能真正“飞”起来

如今,儋州鸡与文昌鸡成了“国家队”队友。两者对比来看,在保种育种成果方面,儋州鸡虽然暂时落后,但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相信很快就能弥补差距。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目前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通过一组数据对比更为直观:儋州鸡年出栏200多万只,而文昌鸡年出栏量超1亿只,年产值超百亿元。在产业赛道上,儋州鸡的发展之路可谓任重道远。

此外,市场规模小、企业数量少、品牌知名度不高,是目前儋州鸡产业发展的痛点。如何破解难题?

令人欣喜的是,儋州鸡并不急着一飞冲天,而是稳扎稳打,以产品质量为根本,立足差异化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

在产品特色方面,企业根据儋州鸡肉质特点,开发了椰子鸡、盐焗鸡、五指毛桃鸡礼盒等多种预制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品牌营销方面,突出儋州鸡“能飞善打”的习性,以“一只够野的鸡”为店名,不断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为了扩大规模,海南热科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热科源公司)与儋州市和庆镇、雅星镇、大成镇等签订协议,由镇政府牵头成立合作社,吸引农户参与养殖。通过“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儋州鸡中心产区保种群体达到1.8万多只,年出栏能力达到200万只以上。

产业能走多远,归根结底在于产品质量。儋州鸡目前正面临着从实验阶段过渡到规模化养殖阶段的标准调整,亟须在种源、饲料和养殖规范等方面建立一套标准化体系,打造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土鸡”产品。海南热科源公司依托中国热科院品资所科研力量,不断优化儋州鸡品种,还联合专业机构量身定制土鸡饲料,保证儋州鸡的原始风味。

目前,儋州鸡繁育加工企业仅海南热科源公司一家,仅靠一家企业很难真正带动一个产业。海南热科源公司负责人文泰宇也表示,希望在抓好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能有更多的企业、品牌商、经销商、养殖户参与进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儋州鸡产业集群。

一份种源培育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我们期望,在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儋州鸡产业能早日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增收!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